《癌变·畸变·突变》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主办、汕头大学医学院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3版)的统计,本刊影响因子为0.379。在肿瘤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办刊宗旨通过介绍环境因子致癌、致畸变和致突变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学术交流,促进本学科的繁荣与发展。刊物荣誉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本刊所发表的论文多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和转摘,影响较大。2006年,本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8年,本刊被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窗体顶端办刊宗旨办刊宗旨通过介绍环境因子致癌、致畸变和致突变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学术交流,促进本学科的繁荣与发展????????????????????????????????????????????????????????????????????????????????????????????????????????????????????????????????????????????????????????????????????????????????????????????????????????????????????????????????????????《本刊坚持“立足首都郊区、面向全国城郊”、“立足本院、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体现都市农业研究和职业教育的主题特色,走理论建刊、实践建刊和质量建刊的特色办刊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窗体顶端?窗体顶端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窗体顶端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窗体顶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读者对象为从事肿瘤学、遗传学、毒理学、药物学研究与肿瘤防治、环境保护、卫生防疫、计划生育、药品及生物制品研制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与临床医生收录情况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获奖情况获Caj-cd规范获奖期刊《癌变.畸变.突变》往期回顾?《癌变.畸变.突变》最新期刊目录??2018年 第1期目录论著(1)硒对慢性镉暴露致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周庆彪;刘颖;孔德钦;张佳欣;于卫华;柏桦;海春旭(8)纳米镍对大鼠睾丸生精-支持共培养细胞的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高晓洁[1,2];孔璐[1,2];薛玉英[1,2](14)SREBP-1c基因过表达细胞模型的构建及对HepG2细胞脂滴含量的影响刘芳[1,2];秦双红[3];赵燕霞[3](20)大蒜素对顺铂肾毒性的保护作用韩何丹[1,2];王海[1,2];高丽萍[1,2](25)大豆异黄酮对阿特拉津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李鹏;马焜;吴浩宇;吴艳萍;李百祥(30)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举行第7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7次学术大会(31)氯气吸入致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线粒体损伤及红景天苷的干预作用刘萌萌;李彦文;周庆彪;张佳欣;王乐乐;刘江正;于卫华;孔德钦;刘瑞;海春旭;张晓迪(37)异欧前胡素对人表皮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和Rab27a的调节作用孙贝蕾[1];郑宇琼[2];林玲[1];陈玮莹[1];蔡尔慧[3];陈玮芳[3](42)辐射诱发大鼠体内旁效应中肺及肾组织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张朝宁[1,2];李金田[1,2];刘永琦[2];蔺兴遥[2](47)HIF-1α高表达对苯代谢物诱导K562细胞毒性的影响孙凤霞;孟醒;孙蓉丽;张娟;尹立红;浦跃朴(52)3种粒径纳米氧化锌与常规氧化锌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洪丽[1];张天宝[2](58)多粘类芽孢杆菌对油菜中锶富集和转移的影响姜晓燕[1];李奕奉[2];闫冬[1];何映雪[1];丁库克[1](61)《癌变·畸变·突变》第七届编委会第1次会议纪要肿瘤防治(62)贝伐单抗动脉介入超选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影响高飞[1];王英滨[2](67)肺腺癌患者新鲜细胞学标本EGFR基因突变检测及意义郭晓;王蕊;吴娟;纪晓坤;王珩;张艳;马阳;杜芸检测研究(71)三氯生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曹易懿[1];奚晶[1];唐伟锋[2];尤馨悦[1];刘维映[1];栾洋[1]综述(76)亚硝胺及前体化合物的致癌效应及其食用安全性研究进展徐淼[1];张倩男[2];杨辉[2];张立实[1];贾旭东[2]

